蒙自市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围绕实施“青凝蒙”工程,坚持技能培训、公共服务、政策扶持、权益保障“四个强化”推进就业促进行动,全链条服务青年就业工作,优化青年就业环境。
强化技能培训,为青年就业充电赋能。一方面,培养青年技能人才,高质量推进“技能蒙自”建设。整合部门资源,结合青年劳动者就业意愿和地方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定制式”开展技能培训。2022年以来,举办全市技能大赛2届,面向青年开展持证类职业技能培训7500人次,涉及电子商务师、中式烹调师、咖啡师等19个工种,以赛促训展青年风采,交流比拼促技能提升。另一方面,培养农业产业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在全州率先建设集教学培训、政策宣传、劳务组织、权益维护于一体的红河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农业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产业人才,带动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截至目前,面向农村青年劳动者开展农村电商、无人机操作、杂交水稻栽培等技能培训600余人次。
强化公共服务,为青年就业铺路搭桥。一是健全平台拓维度。聚焦规范化、便利化、信息化“三化”建设,培树“建设者之家”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全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线下建成11个“建设者之家”(就业小站),为广大青年群体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线上依托“蒙自就业”小程序信息化平台,面向企业用工和个人求职,打造一站式高效快捷的就业服务“云平台”,推动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者求职精准匹配。截至目前,通过线下线上平台登记用工企业3762家,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登记求职青年4773人,提供找工服务1.4万余次,城镇新增就业青年5451人;全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5.03万人,转移率62%。二是选树队伍提效度。组建“就业我帮您”党员小分队,为各类求职者和招工企业牵线搭桥,当好就业“红娘”。2022年以来,面向618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1854个,就业去向落实率为100%,实现就业1023人。三是创新形式扩广度。围绕产业、企业、就业需求,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校园招聘、乡镇巡回招聘及企业云招聘、“直播带岗”招聘等形式,实现企业招工与青年找工的双向奔赴。2022年以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1场,2700余家企业参加,针对青年提供岗位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200余人,互动网民超25万人次。
强化政策扶持,为青年就业雪中送炭。一是顶层设计有力度。市级层面先后制定出台《蒙自市2022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条措施》《蒙自市2023年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9条措施》《蒙自市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技能蒙自”建设实施方案》等,从上至下构建青年就业政策体系,再就业培训、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满满干货,为支持青年就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二是企业吸纳有激励。鼓励企业吸纳毕业年度大学生就业,2022年以来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36家105人52.5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贴43家235人35.25万元。三是自主创业有帮扶。一方面,通过资金扶持带动创业,广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办理流程和手续,2022年以来,向青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户2506万元,带动就业841人,涉及餐饮、种养殖、康养、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补贴推动创业,2022年以来,发放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20人,发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637人。四是实践锻炼有见习。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适应岗位能力,建设见习基地44个,2022年以来吸纳高校毕业生见习173人。五是兜底就业有保障。帮助脱贫青年精准就业,通过7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青年150人就地就近就业;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力度,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青年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共安置80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城镇就业困难青年87人。
强化权益保障,为青年就业保驾护航。一是规范劳动合同备案制。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合法就业权益。目前全市劳动用工登记累计备案企业4131户,劳动合同签订5.84万人次。二是强化劳动执法监察。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来访1153批次,涉及3190人次。办结全国欠薪平台、12333系统以及市信访局、市政务热线办等渠道转办的各类投诉举报线索2360件。三是强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2022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601件,涉及劳动者773人,立案审结案件601件,仲裁结案率100%,仲裁调解率84.4%。